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排头兵”
秦建斌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香港和宝典宝典资料大全(以下简称“豫资控股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立足自身定位,勇担国企使命,聚焦“一体两翼”总体战略,着力支持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豫资方案、贡献豫资力量。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
豫资控股集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突出新思维、新技术、新产业,着力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一是以思维模式的“新质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拓宽前沿视野。豫资控股集团肩负着以科技创新推动河南产业创新的使命任务,必须具有新思维、新视野和新观念。闭门造车、因循守旧发展不了新质生产力,要多到发达地区看一看,多跟先进同行学一学,尽快、尽早、彻底转变思维,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新质生产力不是抛弃传统,不能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传统、新兴、未来三类产业,在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上都大有可为。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二是以技术进步的“新质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动力引擎。对于豫资控股集团来讲,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入圈、立群、加链。入圈,即积极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都市圈协同发展;立群,即海纳百川,做大规模,推动中原城市群协同联动,从线性增长向幂次增长转变;加链,即把全省“7+28+N”产业链群融入全国、全球产业发展大局,构建全过程、全要素的创新科技生态体系,树牢政策体系“方向标”、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升级资本赋能“主引擎”、用好河南市场“助推器”,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强动能。三是以产业布局的“新质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产业能级。从未来产业看,新质生产力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从工业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正处于从“前夜”到“曙光”显现、从长期孕育到集中爆发的“窗口期”,只有抓得早、抓得准,才有可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豫资控股集团将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立足自身、发挥优势,努力打造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近年来,豫资控股集团主动求变、开拓新局,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蓄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发展新质生产力,豫资控股集团聚焦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三链同构”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
一是着力锻造服务链。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依托省市县三级国有资本运营优势,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改革赋能、管理增效,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撬动作用,壮大河南国资军团综合实力,为河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二是不断优化科创链。激发中豫飞马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联合郑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及孙逢春院士团队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推动中原医学科学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大力支持省医学科学院重建,助力重点产业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化。三是持续升级产业链。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布局,豫资控股集团逐步成立了中豫产投集团、汽车集团、新材料集团、豫健生物医药集团四大产业集团,以资本力量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自身转型和产业投资并进。中豫产投集团涉足产业投资,通过资源整合、资本导入、引入战投,多措并举做大做强新材料集团、汽车集团、豫健生物医药集团三个省级产业平台。按照“平台+基金+研究院+产业联盟”的思路,联合朴宏资本、复健资本等产业资本方,围绕“新车医数”联合设立专项基金,发挥新材料产业联盟、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现代医药产业联盟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积极作为、狠抓落实,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2024年2月,豫资控股集团正式获批改组为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省管重要骨干企业。站在新起点上,豫资控股集团以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主体、以基金矩阵和金融服务为两翼,助推河南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锚定“新车医数”四大产业赛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出彩,以创新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是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发挥豫资控股集团四大产业集团优势,将培育新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做好量子信息、未来能源、类脑智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研究,系统梳理全省产业基础,分析研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趋势,找准产业未来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二是加大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力度。要聚焦产业链空白点、转型点、支撑点,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加大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力度,加速补齐产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条、做强产业实力,不断抢占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三是做好人才引育和储备工作。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拓宽渠道引才、创新模式育才、搭建平台用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优化体制机制,依托中豫朴智(上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打造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实践基地等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内育”“外培”结合,联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创新开展人才培育计划,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围绕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着眼“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落地”全过程、各环节,塑造与之精准匹配的科技人才链。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要立足豫资控股集团科技创新助推器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使科技创新发展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着力发挥政府出资的创投基金作用,依托豫资控股集团的六大基金管理公司,引导金融资本聚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畅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深化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拓展合作空间;要注重科创平台探索,打造智慧岛、创新飞地、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推动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